“韌”性精神伴隨四川災民創造奇跡
發布者:歐圣地板 發布時間:2008/5/23 歐圣地板
“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韌”性精神伴隨四川災民創造奇跡
5•12四川汶川8.0級地震讓所有中國人潸然淚下。人之生也柔弱,人之死也堅強。在災難面前,生和死,不僅僅是個人的問題,它已經成為整個民族所經歷的苦難。
苦難中,所有的中華兒女手握手、心連心,表現出超乎想象的韌性和難以言語的堅強。在不能直面處直面,于不可承受中承受。越是命懸一線,越不輕言放棄;越是絕地生還,越擁有生命尊嚴。中華民族的堅韌與頑強讓世界為之動容。
國人第一筆書寫的是生命的奇跡。“黃金救援七十二小時”早已過去,但生命的奇跡仍在不斷締造。距離汶川大地震一百個小時,綿竹縣工人劉德云、北川縣城彭志軍等四人、汶川映秀鎮小學生尚婷被分別救出廢墟;一百零二個小時,北川二十六歲的銀行女職員賀晨曦、北川國稅局周亞君、映秀鎮三十六歲的董鳳強獲救;一百二十九個小時,都江堰,四十八歲的張小平被救出;一百三十九個小時,北川縣醫院的地震廢墟中成功營救出幸存者唐雄;一百四十六個小時,映秀鎮七層樓的廢墟下,一名叫沈沛云的中年男子被成功救出……堅韌求生的動力來自于人類對生命的原始渴望和這個世界無處不在的愛。
國人第二筆書寫的是救援的奇跡。當災難已不由分說,毀滅已不可阻擋,絕地里的施援與困境中的牽手,本身是一件創造奇跡的事業。總參作戰部報告,截至19日24時,解救、轉移被困人員360159人,其中從廢墟中挖掘出來的生還者共計6375人。十余萬官兵、消防、醫護、志愿、新聞等人員夜以繼日的奮戰,一編又一遍的“地毯式”搜救,香港、臺灣和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七支救援隊的馳援,生命探測儀等先進儀器派上用場,為生命奇跡的不斷刷新提供了可能。廣大救援者持續救助的“韌”性還源于國家高層的全力支持。黃金七十二小時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赴災區第一線,他與溫家寶意味深長深情一握,反復強調救人仍是首務、一線希望就要百倍努力,讓所有人為之一振。
地震帶來的是悲情,也是力量。“韌”性精神是對生命的不拋棄不放棄,“韌”性精神讓四川人挺住,讓中國人凝聚,讓奇跡發生!